十年前,想要在市場上挑選一款能夠存放十年以上,且能夠通過長期存放帶來收益的普洱茶不要太容易。而十年后的今天,想要在市場中找到這樣一款普洱茶,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——產品能夠不降價就不錯了,還想著升值,這怕不是在搞笑。
十年前的普洱茶市場,普洱茶的升值以“年”為單位,而十年后的今天,雖然有的茶也會在發(fā)售后開始升值,但其時間基本以“天”為單位,并且這種模式持續(xù)的時間還非常短,即這款茶在被推崇階段,其價格會進入到一個劇烈波動期。一旦有新的同類產品出現,這款茶瞬間被打入冷宮,其價格開始進入下跌階段,甚至會跌破出廠價。更為可怕的是,這類茶即便跌破出廠價,也沒有多少真正喝茶的人會將其作為品飲收藏的對象,這也意味著這些茶根本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收藏價值,自然也就沒有投資價值了。
市場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?
首先要肯定的是,與普洱茶本身一點關系都沒有。這些年無論對產區(qū)的開發(fā)亦或是對生產工藝的提升,現在的普洱茶從質量上絕對要比十年前提升不止一個檔次。但現實卻是在普洱茶質量的提升的大背景下,收藏市場拉了。而且還是以一種崩盤式的拉。
我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場的短視。普洱茶升值本就是一個長期的過程。不僅僅是茶葉陳化需要時間,而是在陳化的過程中需要有人不斷的品飲,不斷的感受陳化帶來的改變,在從眾多產品中選出那些擁有極高品飲價值,同時又最具性價比的產品。但實際情況則是,市場卻把這一過程壓縮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完成。
比如一款售價為500元的茶葉,它在10年后可以升值到2000元。結果市場預判了這個升值趨勢,用一個月的時間把它拉到了2000元。那么問題來了,用10年后的價格買當下的新茶,那買它的意義何在?有這2000元,我在銀行存10年,多少還有點利息呢?,F在買了它,它的收藏潛力已經被透支了,買到手里就是負資產。你要說現在不買,以后想買就買不到了。這又是一個悖論,既然被拉到了2000元,有幾個人是拿來喝的?既然都被存起來了,那市場中怎么可能買不到這樣的茶葉?
然后結論就是,當市場開始用揠苗助長的態(tài)度來做收藏級普洱茶,在短期內迎來了市場的大爆發(fā),可代價就是犧牲掉了普洱茶的理財屬性。而想要終結這一切,就必須摒棄掉現在的這種發(fā)展模式,否則被玩壞的產品只會越來越多。
文:天火